潜坝、唐徕闸水利风景区

基本概况

  潜坝、唐正闸地处宁夏青铜峡市境内,是宁夏青铜峡引黄灌区河西总干渠重要引配水工程,在宁夏青铜峡灌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灌溉历史悠久。潜坝位于河西总干渠中游,是河西总干渠唯一的节制闸,设计过闸流量300立方米每秒,控制灌溉面积297.2万亩;唐正闸位于河西总干渠末端,是宁夏最大的自流渠道唐徕渠的渠首进水闸,设计过闸流量120立方米每秒,控制灌溉面积150万亩。2017年宁夏引黄古灌区成功申遗,潜坝、唐正闸更是列入了灌溉工程遗产的一部分。2013-2014年,渠首管理处先后在原址对其进行了更新改造。

 

 

 

兴修背景

  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管理处确定潜坝、唐徕闸风景区集水利游览观光与节水宣传教育相结合、灌溉与灌区农耕文化展示相结合、管理现代化与古老水文化相结合、建设与保护相结合的“四个结合”为一体的规划方案。改造中,一是原址改建、翻建;二是完全保留了建筑物周边遗存、遗迹,如古树、古碑、古大坝营址等;三是对原工程古老料石基础及闸墩进行了保留保护;四是以建筑风格展示其悠久的历史,即把汉唐建筑元素有机融入水闸改建工程,再现历史风貌;五是工程关键的启闭设备应用了现代较为先进设备,如倾斜式闸门和网络远程自动控制装置;六是控制设备留有标准化接头,便于进一步升级改造;七是将大量历史图片用于工程的内装饰,体现了对水工程历史的敬仰与记忆。这种多元性融合的先进设计理念,实现了水利工程个性化与文化多元化的融合,展示了水工程的建筑美,在整体提升了水工程的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同时,继承保护和发展了水文化,打造了水工程与水文化高度融合的成功案例,成为潜坝、唐徕闸水利风景区的亮点工程,极大提升了潜坝、唐徕闸风景区的有机融合和观赏性。

文化阐述

  一、实现水利工程个性化与文化多元化的融合

  潜坝、唐正闸地处宁夏引黄河西灌区主要的灌溉工程引配水交汇中心,改建后的潜坝、唐正闸实现了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水平,可实现网络远程自动化操控。建设之初,按照唐徕闸风景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依照“崇尚自然,多元融合”的原则,集水利游览观光与节水宣传教育相结合、灌溉与灌区农耕文化展示相结合、管理现代化与古老水文化相结合、建设与保护相结合的“四结合为一体”的规划方案,这种多元性融合的先进设计理念,实现了水利工程个性化与文化多元化的融合,展示了水工程的建筑美,在整体提升了水工程的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同时,继承和发展了宁夏引黄古灌区悠久的水文化,营造了水利景观,成为唐徕闸水利风景区的亮点工程,极大提升了唐徕闸风景区的观赏性。

  二、依托水利发展弘扬水利文化

  随着潜坝、唐正闸等重要水工程的建成,唐徕闸水利风景区的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先后改造了一号退水闸、惠汉进水闸、三闸等一批水利骨干工程设施,建成了宁夏水利展厅、黄河水车、黄河石刻、石碾青龙雕塑、灌区农耕文化园林等景观设施,对渠道两岸古树进行了保护,充分利用原有的树木,实施了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潜坝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栽植花灌木美化靓化景区;收集灌区石碾、石磨、风箱、木车等具有典型农耕文化元素的生产工具,建成了灌区农耕文化园;积极挖掘自然资源、水利资源和人文资源潜力,建设了宁夏青铜峡灌区十大古老干渠的水利文化宣传廊,展示了历代治水名人在宁夏的治水功绩和青铜峡灌区十大古老干渠的历史变迁与发展,使风景区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在潜坝、唐正闸旁,可以看到唐代镇河铁牛,清雍正年间兵部侍郎通智所撰的“修唐徕渠碑记”和明代的石狮等水利文物,潜坝、唐正闸这一富有历史底蕴的水文化综合水工程必将成为引黄灌溉悠久历史与水文化的载体,也将成为宁夏水利发展见证。

  三、宁夏水利的重要“窗口”

  以潜坝、唐正闸为代表的唐徕闸水利风景区曾连续多年高质量、高标准成功承办了宁夏放水节仪式,并被列为“全国节水教育基地”和“宁夏大学教学实习基地”。曾多次接待外国元首、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国内外参观、学习、考察、旅游的团体和个人,这里已经成为宣传宁夏、宣传宁夏水利、宣传水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以潜坝、唐正闸为代表的景区水系交错,闸前水面如镜波光粼粼,闸后水跃飞溅、涛声阵阵、闸楼亭台星布其间,百鸟鸣唱不绝于耳,古渠两岸古柳夹植,傲立渠畔,其浓郁的水风情和水文化底蕴,风光旖旎的水环境,让游人尽享千年水文化与现代水文明的经典融合而流连忘返。2017年宁夏引黄古灌区成功申遗,潜坝、唐正闸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更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相信不久的将来,潜坝、唐正闸必将成为宁夏境内水工程建设与水文化融合的一颗璀璨明珠。

水文化建设情况

  在宁夏青铜峡境内,以2014年更新改造后具有汉唐风格的潜坝、唐正闸等为代表的水工程,与当地人文景观有机融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唐徕闸水利风景区。潜坝、唐正闸及其蕴含的水文化不仅是景区的亮点更是宁夏水利精神文明的重要承载体之一,也是一处水文化与水工程有机融合的典范工程。

  一、主要作法

  1.设计理念

  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崇尚自然,多元融合”的原则。潜坝、唐徕闸风景区确定集水利游览观光与节水宣传教育相结合、灌溉与灌区农耕文化展示相结合、管理现代化与古老水文化相结合、建设与保护相结合的“四个结合”为一体的规划方案。

  2.建设作法

  一是原址改建、翻建;二是完全保留了建筑物周边遗存、遗迹,如古树、古碑、古大坝营址等;三是对原工程古老料石基础及闸墩进行了保留保护;四是以建筑风格展示其悠久的历史,即把汉唐建筑元素有机融入水闸改建工程,再现历史风貌;五是工程关键的启闭设备应用了现代较为先进设备,如倾斜式闸门和网络远程自动控制装置;六是控制设备留有标准化接头,便于进一步升级改造;七是将大量历史图片用于工程的内装饰,体现了对水工程历史的敬仰与记忆。

  3.借鉴价值

  潜坝、唐正闸的改造建设,注重挖掘灌区水文化积淀,贯彻新时期治水兴水新思路,实现了宁夏引黄灌区水闸网络远程自动化操作管理,使得该处水工程建设与宁夏引黄古灌区水文化有机融合。一是为宁夏中小型水闸现代化建设积累的丰富的设计建设经验;二是极大地提升了水闸操作管理水平,为后续水工程建设改造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三是实现了新建水工程与弘扬水文化的有机融合,为宁夏引黄灌区水利开发、工程建设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探索了值得借鉴推广的宝贵经验。

  三、建设成效

  潜坝、唐正闸的改造建设,有效排除了宁夏引黄灌区最大的病险水闸隐患,提升了宁夏水闸现代化建设水平,提高了青铜峡河西灌区近三百万亩农田用水的灌溉保证率。同时,有效保护了宁夏引黄古灌区灌溉工程遗产,充分利用水工程传承和弘扬了宁夏引黄古灌区2000多年的水文化,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影响力转化为推动水利转型升级发展的生产力,保护和传承了宁夏引黄古灌区水文化历史。

  1.与水文化的高度融合

  随着潜坝、唐正闸等重要水工程的建成,对临近水工程依照汉唐风格进行了较大改造,先后改造了一号退水闸、惠汉进水闸、三闸等一批水利骨干工程设施;建成了宁夏水利展厅、黄河水车、黄河石刻、石碾青龙雕塑、灌区农耕文化园林等景观设施;对渠道两岸古树进行了保护,充分利用原有的树木,实施了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潜坝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使唐徕闸水利风景区内长堤尽翠;重点修缮了唐代镇河铁牛及清雍正年间兵部侍郎通智所撰的“修唐徕渠碑记”和明代的石狮等水利文物。

  2.提升了唐徕闸风景区观赏性

  汉唐风格的潜坝、唐正闸同周边水文化遗迹和水利工程建设高效融合,水系环绕,亭台相望,闸堤交错,闸前水面波光粼粼,闸后水跃浪花朵朵、涛声阵阵,百鸟鸣唱不绝于耳,古渠两岸古柳夹植,傲立渠畔,其浓郁的水风情和水文化底蕴,风光旖旎的水环境,让游人尽享千年水文化与现代水文明的经典融合而流连忘返。相信不久的将来,潜坝、唐正闸必将成为宁夏境内水工程建设与水文化融合的一颗璀璨明珠。

  3.成为宁夏水利靓丽名片

  唐徕闸水利风景区曾连续多年高质量、高标准成功承办了宁夏放水节仪式,并被列为“全国节水教育基地”和“宁夏大学教学实习基地”。曾多次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国内外参观、学习、考察、旅游的团体和个人,2017年宁夏引黄古灌区成功申遗,潜坝、唐正闸作为宁夏引黄古灌区灌溉工程遗产的一部分更是向世界展示了它独特的魅力,这里已经成为宣传和展示宁夏引黄古灌区水文化及宁夏治水兴水的重要窗口。

工程照片

大坝水利风景区航拍

 

古渠今貌、惠泽千秋

 

汉唐风格潜坝改造

 

潜坝及西干渠进水闸

 

石碾青龙雕塑。融和黄河、石碾与龙的传说,利用引黄灌区农耕用具青石碾拼接成“二龙戏珠”吉祥造型,立于古老的唐徕闸前,实现了水文化与观赏性的有机结合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牌子——宁夏引黄古灌区

 

唐徕渠与大清渠

 

唐徕闸

 

获奖证明

大坝水利风景区 荣誉

 

大坝水利风景区 荣誉

视频资料